东宫。
太子朱标看完一份折子后,猛地的拍桌子,怒喝:“黑了个心肝的!”
下方好几个大臣吓得连忙跪下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“都起来,与你们无关。”朱标抬手,“凤阳抓了一个县令,竟然贪污了数十万两。”
跪着的几个大臣,都是太子府的属官。
前段时间皇帝下旨: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,然后奏闻,有意让太子练习国政。
这些大臣都是朱元璋挑出来,辅导太子的。皇帝谕令吏部,辅导太子,必得忠正贤良之士。
其中就有中书省右司郎中吕本,他是大儒,声名在外。
“吕卿,孤就不明白了。”朱标紧紧皱眉,“依《大明律》,官员贪赃枉法,,八十贯则绞,监守自盗,只要满四十贯,就处斩。陛下驭下之严,为历朝罕见,纵使如此,也压不住他们的贪念?”
吕本沉思片刻,恭敬一拜:“殿下,臣得知中书省左丞杨大人又及时把十万担粮草及时运送到了前线,大将军有了这批粮草,终于解了燃眉之急。”
他没有回答太子的疑问,而是继续说军务:“臣是个文臣,不谙军务,但也略知一二,那个王保保用兵虽然厉害,但以我大明如今的国力,远非北元所能比。”
朱标听着,眼中闪过怒意。
他不知道吕本答非所问,是何意?但是,他也没有打断。
“只是大明初建,一时力有不逮,臣敢断言,不出几年,我大明定能直入漠北,彻底荡平北元。”吕本含笑一拜,“殿下,军事上如此,政务上亦如此,有些事情朝廷不是不做,而是腾不出时间来做。如今西边,北边,南边,都在用兵,朝廷实在是分身乏术啊。”
“分身乏术?”朱标微微皱眉。
“是啊,殿下。”吕本轻叹一声,“吏治是篇大文章,明有所不见,聪有所不闻,举大德,赦小过,乃明察秋毫,致中和。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,乃明世之道。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啊。”
朱标听着,若有所思。
……
文华殿。
朱标来到这里汇报,他身后的太监们抱着一堆折子。
这是他每日的功课,看完折子后,要来向朱元璋汇报他的想法。
朱元璋听了后,会耐心教导。
这次折子不多,汇报完,父子俩偷得浮生半日闲,对坐饮茶。
“父皇,针对当前错综复杂的朝局,儿臣建议开科取士。”朱标道,“大明建国,还未开科,一直是察举,征辟。官员都是由官员推荐的,那他们肯定对恩主感恩啊,自然抱团。”
“广纳天下英才入我彀中,呵呵,这自然是好事。”朱元璋笑着摇头,“可时机还不对,如今北边还在打仗,而南方安稳好几年了,像江浙这样的地方,古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,一旦开科取士,中举的多数都会是这一带的人,可大明的官员,总不能都出自一个省吧?”
朱标拧了拧眉。
开科取士,是吕本给他的建议。
他当时以为很好,现在听父皇这么一说,又发现不合适。
政务一道,果然是需要思考方方面面,自己还是太嫩。
“你想想,这朝堂上是一个个的小圈子好,还是举朝上下一个大圈子好?”朱元璋沉声道,“文教未兴,咱就不会开科取士。”
“儿臣思虑欠妥了。”朱标点头。
“这不能怪你,东宫教你的,都是帮儒生文人,他们自然是这般想。”朱元璋一笑。
他脑海中冒出了朱四爷,不过,他又立即打断了自己的念想。
“既来之,则安之。既然来了,就把他好好安葬。”,这么理解夫子的,他要是去教书育人,会出大事的。
……
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急急上殿来,向着两人一拜。
“陛下,昨夜京城出了大案。”毛骧拜道,“丐帮帮主朱四爷昨夜从飞燕楼押送十万两银子回丐帮,在雨衣巷被几十个黑衣人伏击。”
“什么?”朱元璋大惊,“那朱四爷怎么样了?不是让你暗中保护他吗?”
“呃……朱四爷没事。”毛骧连忙道,“他一人一刀杀绝了伏击他的几十人,一夜大雨都没有冲刷干净雨衣巷的血。”
“这么猛?”朱元璋惊诧。
他知道朱四爷武道高,可没想到会恐怖如斯啊,一人对几十人?
毛骧继续禀报:“陛下,围杀朱四爷的,是明教和千金台的人,朱四爷现在应该也知道了,他今晚应该会报复,那今晚京城注定是个流血夜。”
“那你们锦衣卫赶紧阻止,抓人啊。”
朱标急了,京城发生如此大案,会造成百姓恐慌的,连忙道,“如此凶徒,锦衣卫怎么放任不管了?”
“那是咱的意思。”朱元璋一笑,“那朱四爷,就是老四的师傅。”
“啊?”朱标目瞪口呆。
他想起了那日和老四在一起的老头,扛着一把六尺长刀。
那老头这么猛吗?一人杀几十好手?
“陛下,臣想问今夜我锦衣卫出手吗?”毛骧问。
“江湖事江湖了嘛。”朱元璋摆摆手,“咱倒是要看看四爷的手段。”
“他被打死,我们也不管?”毛骧再问。
“嘿,你个猪脑子,肯定得保护好他啊。”朱元璋怒瞪。
“臣明白了。”毛骧赶忙一拜,而后告退。
朱标面色疑惑。
这个朱四爷到底何方神圣?父皇这般信任他?看重他?
……
秦淮河小院。
朱四爷回来后,把正在练拳的朱棣叫到身边,道:“小子,你今晚先回家去。”
“啊?”朱棣大眼睛滴溜溜转,“师傅你晚上要去青楼?”
“为师晚上要去干票大的,怕这里不安全。”朱四爷挥手。
“行吧,我也好一段时间没回去了。”朱棣好奇的问,“师傅,你去干嘛呀?”
“为师教你一个道理,知道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’是什么意思吗?”朱四爷问。
“宋先生说过,人的一生,闻道很重要,否则纵然高寿八百年,不得闻道,亦枉然。”朱棣回答。
“不,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’的意思是,早上打听到了仇家的路,晚上就去弄死他。”朱四爷摊手。
朱棣:“!!!”
小说《认我作父》试读结束!
点击全文阅读